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ISBN7-81080-621-1/H.246

【印张】24.875                                           【开本】890*12401/32

【页数】768                                                【字数】784千字

【版次】200312月第四版                         【印次】20057月第9次印刷

【定价】34.20                                

【内容前言】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是一部兼有教科书和参考书双重功能的新型英语语法著作。本书体系新颖,内容充实,兼收并蓄,与时俱进,自1983年初版问世以来,经过三次修订,几十次印刷,累计印数达一百余万册,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本书曾于198212月经由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杭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5所院校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审稿会审查通过,并经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批,推荐为高等学校教材。

本书初版于1990年获“华东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本书第二版于1998年获“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一部新型的、融合传统语法与现代语言学和语法学某些研究成果于一体的英语语法教材。本书贯彻了层次分析法,引进了两时两体的动词体系,全面介绍了将来时间表示法,明确了虚拟式,确立了限定词为一个词类,注意了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的关系以及语法和语篇的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教学语法的广度和深度。《教程》自上世纪8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过几次修订,累计印数达一百余万册,对我国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教程》第四版除“导论”外共有40讲,每讲侧重几个语法要点,在每个要点之后附有大量练习,以便边讲边练,边学习边巩固,使语法教学不至流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成为培养语言能力的一个环节。《教程》的练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练习形式取决于不同的语法内容。各种形式的练习力求带有启发性,避免机械性;有一些练习是结合上下文编写的,旨在引导读者学习在语篇中掌握语法和使用语法,以增强语法教学的实践性。

《教程》第四版分为“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教师用书除在“导论”中详述本书的体系特征外,主要包括两大部分:英文讲授提纲和练习参考答案。英文讲授提纲是严格按照学生用书的章节顺序编写的,以便英语专业老师用英语备课和讲课。练习参考答案,顾名思义,是参考性的,因为不少练习可有不同答案,而本书只给一种;还有一些练习的答案,虽然给了,但未说明其所以然,老师在讲课时还须加以发挥,甚至还可展开讨论。

《教程》第四版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略加补充和修订:主要在“名词的数”、“冠词用法”、“假设意义表示法综述”等方面作了必要的补充,此外还掉换和补充了少量的练习和例句,并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主要框架没有变动。第三次修订后,学生用书净增了8万字,教师用书净增了4万字。

本教程如有未尽之处,欢迎广大老师和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目录】

导论  语法层次

0.1 词素

0.2

0.3 词组

0.4 分句

0.5 句子

1 句子结构

1.1 主谓结构句子分析

1.2 基本句型及其转换与扩大

2 主谓一致(一)

2.1 指导原则

2.2 -s结尾的名词作主语的主谓一致问题

2.3 以集体名词作主语的主谓一致问题

3 主谓一致(二)

3.1 以并列结构作主语的主谓一致问题

3.2 以表示数量概念的名词词组作主语的主谓一致问题

3.3 其他方面的主谓一致问题

4 名词和名词词组

4.1 名词分类和名词词组的句法功能

4.2 名词的数

4.3 单位词

5 名词属格

5.1 名词属格的构成、意义和用法

5.2 独立属格和双重属格

6 限定词(一)

6.1 限定词与三类名词的搭配关系

6.2 限定词与限定词的搭配关系

6.3 若干限定词用法比较

7 限定词(二)

7.1 冠词的类指和特指

7.2 类名词前的冠词用法

 


8 代词(一)

8.1 代词及其先行项的“数”的一致

8.2 代词及其先行项的“性”的一致

8.3 代词及其先行项的“人称”一致

9 代词(二)

9.1 代词的格

9.2 物主代词、反身代词、人称代词的类指用法

9.3 代词照应

10 动词和动词词组

10.1 动词分类(一)

10.2 动词分类(二)

10.3 动词的时、体、态、式概说

11 动词的时和体(一)

11.1 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11.2 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11.3 现在进行体的用法

11.4 过去进行体的用法

12 动词的时和体(二)

12.1 现在完成体和现在完成进行体的用法

12.2 过去完成体和过去完成进行体的用法

12.3 关于完成体用法的几点补充说明

13 奖来时间表示法

13.1 表示将来时间的多种结构

13.2 过去奖来时间表示法

14 被动态(一)

14.1 主动句和被动句

14.2 词组动词的被动态14.3 非限定动词的被动态

15 被动态(二)

15.1 被动句的用法

15.2 被动结构和被动意义

16 虚拟式

16.1 be-型虚拟式

16.2 were-型虚拟式

16.3 假设意义表示法综述

17 助动词(一)

17.1 情态意义表示法

17.2 情态助动词的推测性用法和非推测性用法

18 助动词(二)

18.1 半助动词

18.2 助动词的缩略形式

19 不定式(一)

19.1 不定式的结构形式

19.2 关于不定式符号的几个问题

20 不定式(二)

20.1 不定式与形容词的搭配关系

20.2 不定式与名词的搭配关系

20.3 不定式与动词的搭配关系

21 -ING分词

21.1 -ing分词与协词的搭配关系

21.2 既能直接带不定式又能直带-ing分词的动词

22 -ED分词

22.1 -ed分词作前置修饰语

22.2 -ed分词作补语

22.3 关于“悬垂分词”

23 形容词和形容词词组

23.1 形容词分类

23.2 形容词与分词

23.3 形容词(词组)作名词修饰语

23.4 形容词词组作补语

 

24 副词和副词词组

24.1 副词和副词词组的主要用法

24.2 兼有两种形式的副词

25 比较等级和比较结构

25.1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

25.2 比较结构

25.3 关于比较结构用法的补充说明

26 介词和介词组

26.1 介词与形容词、动词、名词的搭配关系

26.2 复杂介词

26.3 介词词组与某些限定分句的转换关系

27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7.1 陈述句

27.2 疑问句

27.3 祈使句和感叹句

28 存在句

28.1 存在句的结构特征

28.2 存在句的非限定形式

29 IT-句型

29.1 “虚义”it 和“先行”it

29.2 “分裂句引导词”it

30 并列结构

30.1 并列结构的各种形式

30.2 并列连词的意义和用法

34 从属结构(一)

31.1 并列与从属

31.2 限定从属分句

31.3 关于状语分句的几点补充说明

32 从属结构(二)

32.1 不定式分句

32.2 -ing分词分句

32.3 -ed分词分句

32.4 无动词分句

32.5 关于“独立结构”

33 关系分句

33.1 限制性关系分句与非限制性关系分句

33.2 关系词的选择

33.3 由“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分句结构

33.4 双重关系分句和嵌入式关系分句

34 条件句

34.1 第一种类型条件句(Type I

34.2 第二种类型条件句(Type II

34.3 第三种类型条件句(Type III

34.4 第四种类型条件句(Type IV

35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35.1 陈述句的间接引语

35.2 疑问句的间接引语

35.3 祈使句和感叹句的间接引语

35.4 各类句子混杂使用时的间接引语

36 修饰

36.1 名词修饰语

36.2 同位语

36.3 状语

 

37 替代

37.1 名词性替代

37.2 动词性替代

37.3 分句性替代

38 省略

38.1 并列结构中的省略现象

38.2 主从结构中的省略现象

39 后置、前置、倒装

39.1 后置

39.2 前置与倒装

40 从句到篇

40.1 句子和语篇

40.2 语篇纽带

40.3 语篇结构――句子、语段、语篇

40.4 主题语段和辅助语段

附录I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II 语法术语英汉对照表

附录III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