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与汉语的相互影响

由于历史等原因,英语在世界语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世界各国的语言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我们主要谈谈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以及反过来汉语对英语的影响。

早在十八世纪,中、英开始通商,英语就开始由民间传入我国。后来,英语慢慢地开始被官方所接受,如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中,康熙皇帝跟一个外来大臣(英国人南爱卿”)学英语就是一例。特别是十九世纪的鸦片战争后,英语对汉语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中国的土地上出现了英租界、假洋鬼子。如果说鸦片战争中,英语对汉语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那么,在十九世纪末的洋务运动中以及二十世纪初的五四运动中,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便是中国人民寻求自由、富强的一大进步。

解放后的中国,虽然曾一度闭关锁国,排斥英语的影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以及中国入世申奥的成功,英语就向洪水猛兽一样,更加以一种强大的攻势影响着汉语。现在,英语已经是大、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只要我们睁开双眼,打开耳朵,就会发现英语无处不在,甚至连一些老年人也能“Hi”“Hello”“Bye-bye”等来上几句日常英语。

英语对汉语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读音方面的影响。近年来,汉语中有很多词汇就是直接从英语单词的读音转换而来的,其中有的是读音照搬,有的是音意结合,而有的则是意义翻译。如:电视节目中的脱口秀(talk show)”;饮食中的色拉(salad)”,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芒果(mango);家具中的沙发(sofa)”;情感上的罗曼蒂克(romantic)”;通讯中的伊妹儿(e-mail)”;娱乐中的卡通(cartoon)”,交通上的巴士(bus)”……都是从直接英语单词的读音而来。音意结合的影响又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前;另一种是前。如:因特网(Internet);迷你裙(miniskirt);高尔夫球(golf);沙丁鱼(sardine);吉普车(jeep)T-恤衫(T-shirt);托拉斯公司(Trust)等都是前。而蛋黄派(custard pie);时装秀(fashion show);网巴(web bar);冰激凌(ice cream)等都是由前翻译过来。由意义翻译过来的词汇有:自助餐(self-service);绿色食品(green food);超市(supermarket);快餐(fast food);白领阶层(white collar);软件(soft ware);代沟(generation gap);试管婴儿(test-tube baby);第三产业(third industry)等等。

英语对汉语影响的另一方面是对句子结构的影响。英语通常把表示条件和原因的状语放在结果之前(有时也可反过来),而汉语则习惯上把表示条件和原因的状语放在表示结果的状语之前。但是,近年来,由于受英语的影响,汉语中将条件状语和原因状语后置的情况也渐渐多起来,如:他今天没有去上班,因为他病了今晚,我将去看电影,如果我的工作能在五点以前完成等的句子,显然都是地道的欧式句子。

在英语对汉语进行影响的同时,汉语也在对英语产生影响,如英语中chow mein(炒面)ginseng(人参)lichee / litchi(荔枝)kungfu(功夫)tofu(豆腐)longan(龙眼)typhoon(台风)wushu(武术)huangqi(黄芪)kowtow(叩头)等等都已被英语国家的人士所接受。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的繁荣、富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汉语将对英语产生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