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翻译教材需要借助大量的例句来揭示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因此,例句在翻译教材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句要求妥当贴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译文要求地道规范、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尤其在理解这种基本环节上不能出现问题。对于采用单个例句的教材来说,例句应具有相对语境独立性。然而,目前的翻译教材在这些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的一本通用本科生英汉翻译教材《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为例,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述,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在分析问题之前,需要肯定的是,该教材的绝大多数例子都是不错的,符合其后记中所说的第三条原则:“第三是教材中的例句和练习必须新颖适量、典型实用,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进行翻译实践,以此达到掌握翻译技巧和获得翻译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有些例句的译文堪称绝妙,如:
Men and nations working apart created these problems, men and nations working together must solve them.人与人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离心离德产生了这些问题;人与人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同心同德必定能解决这些问题。(32页)
一、译例的理解问题
1.“We believe, they died in search for a panacea to allay the winds of dogma and the gusts of revolutionary tendency towards a more peaceful, freer and more harmonious society.”(18页)“我们相信,他们为了寻找一种万应灵药,以遏制教条的风气,防止革命的风暴,为实现一个和平、自由、和谐的社会而牺牲生命的。”(299页)
分析:该译文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winds和gusts这两个词在这里的比喻用法意思理解不准确,wind在这里的意思是something that disrupts or destroys,这一用法在一般的词典上很少提及;二是译文定语部分太长,读起来很别扭,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试译为:“我们认为,他们献出自己的生命,为的是寻找一种万全之策,以减轻教条主义和革命倾向会带来的动荡和破坏,建立一个更加和平、更加自由、更加和谐的社会。
2. No reproduction is granted by implication or otherwise of the information. 本资料不得私下或公开翻印。(204页)
分析:译文把by implication理解为“私下”似乎有欠妥当。其字面意思是“暗示”,这里可以处理成“间接”,与“直接”形成对比。《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的一例很有参考意义:“She said very little directly, but a great deal by implication. 她直接说得很少,但作了很多的暗示。”因此,建议该句译为:本资料不允许间接或直接复制。
3. I can’t see any real basis for marriage except in terms of its being a mechanical unit that society must have to exist on.(205页)我认为婚姻无非是为了建立由丈夫、妻子组成的家庭――这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家庭。(327页)
分析:译文与原文在信息上相差太远,读者很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翻译关系。事实上,原文使用了一种比喻说法,把婚姻比作机械中的单位,如长度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单位等。译者没有能把握这点,导致原文信息丧失。试译为:婚姻,如同机械学中的度量单位一样,只不过是社会赖以存在所必不可少的要素。除此之外,我看不出婚姻有任何现实基础。
4. An armed man who bolted past the Pentagon Security guards in an apparent dash toward the National Command Centre yesterday was shot and later died, authorities said.
权威人士说:昨天一名持枪男子闯过多名五角大楼卫兵,似乎想冲向国家指挥中心。该男子被枪击中后丧命。(第247页)
分析:译文有两个值得商榷之处。其一,“权威人士”似乎改为“当局”更为恰当。事实上,authorities一词经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以说明信息的可靠性。其二,“似乎想冲向国家指挥中心”改为“显然是冲向国家指挥中心”更为准确。另外,根据汉语倾向用短句的特点,全句可译为:当局说,昨天一名持枪男子被击毙。该男子闯过多名五角大楼卫兵,显然是冲国家指挥中心而来的。
5. But in a country long noted for the intelligence, eloquence and influence of its political discourse, such a statement, spoken seriously, suggests a revolution.(206页)然而,在一个其政治性论文素以论据充分、说服力强、影响面广而著称的国家里,现在这样一个声明,严格地讲,预示着一场革命。(328页)
分析:译文把discourse理解为“论文”,不仅与该词的基本意思不符,而且也不能与后面的statement保持一致,与整个语境不符。另外,把过去分词短语spoken seriously翻译成主动语态“严格地讲”,似乎也与原文不符。试译为:然而,这个国家在政治言论方面向来以富于智慧、雄辩力和影响力而闻名。因此,这种声明,要是以严肃的方式作出,就预示着一场革命。
6. The physical metallurgist who has long been relied upon by the industrialist to solve immediate problems, even though it may have been at the expense of his fundamental work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verall behavior of metals and alloys, is now tempted to desert to the ranks of the metal physicists.(263页)长期以来,工业家一直依靠物理冶金家去解决一些迫切的问题,而现在物理冶金家却想改行加入到金属物理学家的行列,尽管他所受的培训并不利于他从事新的职业――研究金属和合金的总体特性。(335页)
分析:译文中的“尽管他所受的培训并不利于他从事新的职业――研究金属和合金的总体特性”部分完全曲解了原意,而且漏掉了一些关键信息。“研究金属和合金的总体特性”并非如译文所理解的是他要从事的“新的职业”。恰恰相反,这是他过去所做的基本工作,这点从may have been所用时态可以看出。从结构上来说,even though引导的状语从句修饰的是其前的定语从句,而不是主句。因此,建议全句译为:长期以来,工业家一直依靠物理冶金家去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尽管这样做也许是以牺牲其在研究金属和合金的总体特性方面的基础工作为代价的。现在,物理冶金家却在诱惑之下要改行加入到金属物理学家的行列。
7. British rail engineers at
分析:译文不仅存在误译,而且违背专业常识。从语法结构上分析,weight和drag都是trim的宾语,但在译文中,trim却变成了两个意义完全相反的动词“削减”和“增加”。译文“增加了牵引力”的出现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译者由于不够仔细导致对原文结构理解错误。如果这种可能存在的话,那么还存在对drag的误解问题。虽然该词的确有“牵引”的意思,但没有“牵引力”之意。在科技英语中,“牵引力”的英文表达方式是traction或pulling power。Drag还有一个意思是“阻力”(The retarding force exerted on a moving body by a fluid medium such as air or water)。根据上下文,这里应理解为“阻力”。第二种可能是,译者在翻译中运用了正反转换技巧,即把“减少阻力”转换为“增加牵引力”。但专业知识告诉我们,牵引力与阻力之间没有必然的反比关系,即“减少阻力”并不等于“增加牵引力”。因此,全句应改为:位于德比郡的铁路技术中心的英国铁路工程师大大削减了列车的重量和阻力。
二、译例的表达问题
8. The favors of Government are like the box of Pandora, with this important difference that they rarely leave hope at bottom. 政府的恩惠如同潘多拉的盒子,后患无穷,主要不同之处是:盒底很少留有希望。(24页)
分析:译文后半句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从语法上分析,显然they指the favors(“政府的恩惠”),而不是指“潘多拉盒子”,而at bottom指的是“政府的恩惠”这一盒子的盒底,译文应加以明确。试译为:政府的恩惠如同潘多拉的盒子,后患无穷。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在政府恩惠的“盒底”,人们几乎看不到什么希望。
9. Franklin Roosevelt listened with bright-eyed, smiling attention. 富兰克林・罗斯福眼睛发亮,微笑着注意倾听。(27页)
分析:译文理解上不成问题,但表达显然不符合汉语习惯。建议改为:富兰克林・罗斯福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睛发亮,面带微笑。
10. Even before they were acquainted, he had admired Osborn in secret. Now he was his valet, his dog, his man Friday.(华先发,28页)他在没有认识奥斯本之前,已经暗暗佩服他。如今他成了他的听差,他的狗,他的忠仆星期五。(300页)
分析:首先,把his dog翻译成“他的狗”,对于不熟悉西方文化的中国读者来说,很可能会产生误解。第二,该例是用来说明翻译技巧“加注法”的,认为在“星期五”之前应该增加“忠仆”,但实际上,该信息并不是额外“加注”的,而是原文中已经存在的,因此作为“加注法”的例子缺乏典型性。另外,把Friday翻译成“星期五”也值得推敲。显然,这里的Friday是人名,不妨音译为“弗赖迪”。试译为:他在认识奥斯本之前已经心怀敬意,如今又成了他的贴身男仆,他忠实的追随者,他的手下弗赖迪。
11. The country avoided a civil war, but only just. 全国避免了一场内战,但仅仅是险而又险地避过。(34页)
分析:译文后半句“但仅仅是险而又险地避过”不是地道的汉语表达方式,带有很浓的翻译腔,不妨改为“不过非常侥幸。”
12. Fortune knocks at every man’s door once in a while, but in a good many cases, the man is in a neighboring saloon and does not hear her. 每个人的一生中,幸运女神都只来敲一次门,可是许多情况下,那个受到眷顾的人竟在隔壁的酒馆里,听不见敲门。(34页)
分析:译文过于拘泥于原文结构,读起来让人觉得不顺畅。而且增加“竟”字使译文语气与原文不符。原文的含义是“许多人往往错过机会”,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竟”字容易让人误解为一种反常现象。试译为:每个人一生中,幸运女神只会眷顾一次。然而,许多人在幸运女神敲门时还沉醉在隔壁的酒吧里,浑然不觉。
13. The sea, home of 500,000 species of marine animals, has many mysteries that excite them. 海洋,作为五十万种海洋生物的家园,有着许多激动人心的奥秘。(34页)
分析:从理解的角度来说,译文不存在任何问题。但从表达的角度来说,译文带有明显的英化句式痕迹。试译为:海洋中生活着五十万种海洋生物,有许多激动人心的奥秘。
14. Several countries, which I shall call satellites, I would even say weathercocks of the great Powers, have spoken here of differences of origin, differences of language and of religion, which might militate in favor of the separation of this region from this great country, for that is what they want. 有些我想称之为大国的卫星国,乃至大国的风向标的国家,在这里曾大谈什么血统的不同、语言和宗教的不同,等等。在它们看来,这些不同或许有助于这个地区从这个伟大的国家分离出去,因为这正是它们求之不得的。(增补副词)(35页)
分析:译文过于拘泥于原文结构,定语过长,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另外,译文中增加的内容“在它们看来”似乎没有必要;把Militate in favor of(本意是“有利于”)翻译成“有助于”虽然不算错,但还是有所差别的;译文中“大国”与“伟大的国家”容易导致读者误解,以为指同一个国家。试译为:有些国家曾在这里大谈什么血统的不同、语言的不同、宗教的不同,这些不同或许有利于这个地区从这个伟大的国家分裂出去,而这正是这些国家所希望看到的。这些国家我想称之为列强的卫星国,甚至可以称其为列强的风向标。
15. The scene is a dramatic reenactment of one among thousands of spontaneous that led to the revolution.(205页)这个非同寻常的事件,只不过是最终导致革命的千万个自发行动之一。(dramatic reenactment字面意义为“戏剧性的再现”)(326页)
分析:该例句被列入概略化翻译技巧中。让笔者感到纳闷的是,编者明知道dramatic reenactment的意思是“戏剧性的再现”,为何译文中却变成了“非同寻常的事件”?试译为:该镜头是对导致革命的成千上万自发性行动之一的生动再现。
16. The broker’s hour is not only crowded, but minutes and seconds are hanging to all the straps and packing front and rear platforms.(华先发,17页)经纪人的时间不但是忙迫得象电车一样的拥挤,而且每分每秒安排得满满当当,就好像电车上所有的吊带都吊满了站立的乘客,前后的站台也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299页)
分析:首先,说“时间”“忙迫”,不符合中文搭配习惯。第二,原文中,hour与minutes和seconds形成对比,这种对比关系在译文中没有体现出来。笔者以为,这里的hour不是泛指时间,而是具体指“小时”。试译为:经纪人的每一个小时都安排得满满的,如同拥挤的电车。不仅如此,连分分秒秒都没有空闲,如同电车上所有的呆带都有乘客抓着,前后的站台也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
17. A divorced woman is likely to find herself in an unenviable position.(17页)离婚的女人很容易觉察到自己被人另眼相看。(299页)
分析:译文把unenviable处理成“另眼相看”,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意思过于含糊,而且褒贬意思没有体现出来。试译为:离婚女性往往觉得自己不再有优势。
三、译例的独立性问题
翻译教材中的单个例句应注意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即对例句的理解和翻译不必过度依赖语境。否则,读者很难体会翻译技巧。
18. When we were done, we got into the car and he finally remarked, “Well, Dad, you didn’t change anything.” 等我们打完球上了车后,他终于说话了:“唉,爸爸,你没有改变什么呀。”(华先发,195页)
分析:译文“打完球”从何而来?显然,原文中没有提供相关信息,译文依据的是超出句子以外的更大语境。但由于编者没有交代相关背景,因此读者会觉得译文的处理很难理解。
四、译例的恰当性问题
19. Sore at heart, and preoccupied by bitter thoughts, he galloped up to the Capital, dismounted, and entered the Assembly as he was, his red shirt covered with dust and blood, his face still moist with the sweat of battle, his sword so bent that it struck half-way out of the scabbard. 他怀着沉痛的心情和痛苦的思绪,驱马急驰,径直来到国会,翻身下马,戎装未卸,就进了议会大厦,身上的红衫沾满了灰尘和血迹,脸上仍挂着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湿漉漉的汗水,腰间的配剑已经弯曲,半截露出鞘外。(增补形容词)(35页)
分析:该例子在教材中是用来说明增词法的,作者认为译文中增加了形容词“身上的”和“腰间的”。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有待商榷的,“身上的”和“腰间的”只能说是定语,不能说是形容词。在汉语中用作定语的不一定是形容词,这是基本常识。因此,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增补形容词”是不恰当的。另外,事实上,该例子中,译文所增加的内容远不止“身上的”和“腰间的”这两个词。我们可以说,译文还增加了动词“怀着”,增加了副词“径直”等。举如此复杂的一个例句来说明“增补形容词”,似乎给人以小题大做之嫌,而且不利于读者把握翻译技巧。
五、《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中的问题
陈宏薇教授在《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中对英语语法的重要性予以特别强调:“我们认为,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强调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英语教学观念的进步。但是,在注重听力和口头交际能力训练时,决不能忽略语法基本功,不能轻视用规范得体的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15页)对此,笔者完全赞同。现在我们的学生说起英语来似乎比以前的学生更加流利了,但很多情况下,却是让人听后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其流利的英语中几乎找不到一个规范的句子。众所周知,英语是一种“法治”语言,这里的“法”就是指语法。一个英语句子只有理清了句子结构,才能真正弄懂其所表达的意思。对于英汉在这方面的差异,刘宓庆教授(2006:67页)作出了精辟的阐述:“通常是:就英语而言,句义一时难以把握,但一经分析其结构,句义即可析出,也就是’从结构析出语义’;就汉语而言,句子成分一时难以析出,但一旦把握了句子的总体含义,成分也就可能析出来,即’从语义析出结构’。”鉴于英语语法的重要性,这里顺带把笔者在使用该书过程中发现的两处语法错误提出来,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
20. a. Many warm-hearted people came to help, but without any result. People wanted him to help, however, he refused them.“从语法来看,译文a除了but without any result部分外,别处似乎说不上有什么问题。but是连词,后面应该接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分句,译文a在此处语法有误。”(13页)
分析:英语译文中存在一个中国英语学习者非常普遍的错误,即用however来连接两个完整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编者没有发现这一错误,认为该句“别处似乎说不上有什么问题”。这更加说明了这一错误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的普遍性。
21. 我们现在所说的指南针是个总的名称,在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它有不同的形体,也有不同的名称,如司南、指南鱼和指南针。The term “compass” in this article includes all the various model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mong them there are the sinan (south-pointing ladle), the zhinanyu (south-pointing fish) and the zhinanzhen (south-pointing needle). (246-247页)
分析:译文存在语法问题,属于逗号句现象,即仅用逗号把两个完整句连在一起。另外,译文与原文之间在信息量上有较大差异。不妨改为:The now so-called “Zhinanzhen” in Chinese (meaning “compass”) is a general term, which actually covers different shapes and nam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such as the sinan (south-pointing ladle), the zhinanyu (south-pointing fish) and the zhinanzhen (south-pointing needle).
另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中,也存在译文不够地道的情况,如下面一例:
22. 人工杂交是人工创造生物新类型的一种方法。通过杂交形成的新种(或品种),可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具有更高生产性能和更能抵抗不良环境的新的生物类型。杂交分有性杂交和无性杂交,这两种方法在我国古代的应用都是相当突出的。
Artificial cross breeding is the method of creating new biological types. The new types formed through cross breeding can combine the fine qualities of two or more than two parents and become new biological types of higher productivity which are also more resistant to unfavourable condi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both methods of hybridization